(2007.4.18,成大醫院)
(轉載自http://140.116.253.119/nckm/new_news_01.asp?nid=1375)
公告單位 公共事務室
公告內容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第935次記者會
姓名:陳士軒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
經歷:成大醫院麻醉部 住院醫師 總醫師
現任:成大醫院麻醉部 主治醫師
專長:成人麻醉
講題:門診手術檢查麻醉
近年來由於手術技術與麻醉技術的進步,有越來越多的手術或檢查可以讓病患在不需要住院的情況下完成。例如一些婦科內視鏡的手術、或腸胃內科近來開始普及的無痛胃鏡、大腸鏡檢查等。
無須住院的門診麻醉有不少優點,一來增加就診患者的便利性、減少住院暴露在醫院的感染源中、減少醫療開銷,同時可以保留醫療資源,也就是將病床位保留給更需要的急重症患者。
一般來說,適合讓病患接受的門診手術種類有以下的特色:手術時間不會太長,手術侵襲性較小(例如四肢、五官的手術),傷口不會太大(例如內視鏡手術),預期不會有嚴重手術相關併發症(例如出血)發生。病患的選擇上,通常必須是沒有嚴重內科疾病的患者。另外因為手術前、手術後病患都沒有醫護人員陪伴,病患或家屬必須具備遵從醫囑的能力。
在手術麻醉前,病患需要嚴格遵守空腹禁食八小時以上的規定,這是因為要避免患者在麻醉過程中嘔吐、嗆到以致於發生吸入性肺炎的嚴重併發症。如果患者平時有固定服用某些內科方面的疾病用藥,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的藥物,通常在手術當日(雖然前面提到要空腹),我們會建議繼續服用,這方面如果有疑問,可以另外向手術醫師或麻醉醫師詢問。手術當日請患者穿著寬鬆易更換的衣物前來;為了便利觀察病患呼吸與血中含氧的情形,女性病友請勿塗擦口紅與指甲油。因為患者在麻醉後24小時內不應駕車,我們希望有成年家屬陪同,可以將患者送回家病就近照顧。
在手術當日麻醉醫師會就病患本身的全身健康狀況、家族史與過敏史,配合要進行的手術或檢查,為患者設計適合的麻醉方式。如果進行的是全身麻醉,可能會利用到吸入性的麻醉藥或靜脈注射的麻醉藥。在整個麻醉的過程,會有麻醉醫師或麻醉護士全程監視病患的生命徵象:包括心電圖、血壓與血氧濃度。
手術麻醉後較為常見的併發症可能包括疼痛。麻醉醫師會利用注射的或口服的止痛藥儘量減緩患者的疼痛。有時候手術醫師在傷口周圍利用局部麻醉藥浸潤也可以幫助緩解疼痛。有些病患容易出現噁心嘔吐的不舒服,麻醉醫師會在麻醉藥物上調整,儘量預防噁心嘔吐的出現,或者在噁心嘔吐出現時利用止吐藥物介入治療。
手術結束後患者會在恢復室內逐漸甦醒。麻醉醫師與護士仍會密切監視患者的生命徵象,至少半小時至一小時。如果病患意識恢復良好、生命徵象穩定、可以自行行走、可以飲水,沒有嚴重的噁心嘔吐與疼痛,也沒有手術相關的併發症,就可以準備回家了!
除了相關的手術檢查後應注意事項會有單張發給病患或家屬。因為有些患者仍可能會有些殘餘頭暈、輕微乏力,或專注力、判斷力較差的情形,強烈建議,就算患者自己認為已經恢復良好,在麻醉後24小時內不應開車、操作具危險性的器具,或者進行重大的決定。此外,為了避免與殘餘麻醉藥劑交互作用,病患應避免飲酒,或服用其他成分不明的藥物。
▲相關連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