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物館》古早麻醉機 功能超陽春
(2005.10.25,民生報)
(轉載自http://udn.com/NEWS/LIFE/LIF2/2969696.shtml,連結已失效)
【記者黃靜宜╱專題報導】武俠小說中,善用毒物的高手隨手一揮,一縷清香飄來,令人聞之酥麻,武功再高的俠士也只得「乖乖躺平」,現代社會最懂此道者,莫過於麻醉科醫師了!
在現實世界中,麻醉要能發揮效果,可不是醫師隨手一指就可以,得靠相關設備幫忙。台大醫院就收藏了一部歷史至少50年以上的麻醉機,它的外觀像一台馬達,有根水管狀的管路纏繞其上,還有一枚類似氣球般的氣囊。
(略)
▲乙醚 開啟麻醉新紀元
(2005.10.25,民生報)
(轉載自http://udn.com/NEWS/LIFE/LIF2/2969698.shtml,連結已失效)
(略)
醫學史上另一有名的麻醉氣體則是笑氣(N2O)。它從發現到臨床應用,過程充滿戲劇性。1844年,牙醫師Horace Wells在友人協助下,接受笑氣麻醉,拔掉自己的大臼齒。Wells急於成名,1845年初,他在美國波斯頓公開以笑氣為一名醫學生做麻醉拔牙,但因用量不足,不幸失敗,病患喊痛,Wells被譏為騙子,而笑氣麻醉亦被貶為騙術。
(略)
▲morpheus贊曰:
以台灣而言,早期的麻醉醫師比較累,還是現在的麻醉醫師比較苦命?早期的「麻醉醫師必須在一旁以按壓氣囊的方式協助病人呼吸」,如此大概沒辦法像現在的麻醉醫師「同時照顧三個、四個甚至十幾個麻醉中病人」。
至於是幾十年前的麻醉比較安全,還是現在的麻醉比較安全?站長覺得或許現在的麻醉稍微安全一點。或許。
▲morpheus註:
「氣管內插入一根氣管內管,管子連接到具有呼吸器功能的麻醉機上,病患即可自行呼吸。」這種說法有問題。這種情形下,大部分都是呼吸器為病患進行換氣,病患自行呼吸的少。
講到麻醉,就提到華佗與麻沸湯(或麻沸散);說到飛機,就扯上「列子御風」。站長覺得這樣沒什麼意思。
▲相關連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