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錫欽(台大醫科1973年畢業,現任台大檢驗醫學科教授)
(2005年七月,景福醫訊第二十二卷第七期)
(略)當初健保之所以開辦,選舉的考量(第一次總統民選)遠勝於民眾的真正福祉。簡單的說,就是:送紅包,以獲取選票。(略)
(略)辦保險的底線就是財務不能發生問題。保險一旦發生虧損,不管其他方面多麼令人滿意,也勢必無以為繼。台灣的政治人物經常以全民健保民調有高達73%的滿意度而自詡,經過媒體渲染,居然引起某些不甚知情的國家組團來台取經,一探台灣全民健保何以如此「成功」的究竟?然而自420遊行之後,證明這只不過是笑話一場罷了。
(略)在總額限制與健保費率難以調漲的前提下,可行的辦法只剩下:(1)讓健保回歸「保險」的本質:健保局必須直接以保險人(當事人)的身份面對民眾(被保險人),不要老是躲在醫界後面。另外,須縮減給付項目,停止用健保經費推行醫療政策及預防保健。並開放不給付項目為自費,請政府另行編列預算作為推展社會福利的經費。(2)繼續提高各種「部份負擔」,顯著拉大醫學中心與基層診所的差距,提高高科技檢查自負額的比例,「以價制量」的手段應可改正過去「論量計酬」的缺失,況且「部份負擔」是目前各種抑制浪費的手段中,阻力最小的一種。如此雖然可能導致民眾一時的抱怨,但健保卻得以永續。(3)醫界團結起來,以「一起退出健保」,才是和高層談判的最佳手段。
▲morpheus贊曰:
楊教授此文以「保險的精義」為出發點,剖析健保制度荒腔走板的原因,實為一針見血。
▲morpheus註:
感謝打字工electra。
▲相關連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