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dadon
在去年的SARS風暴中,有兩個冷門科「突然」變得很重要。這兩個冷門科是感染科和麻醉科。
感染科本是內科中冷門的次專科,不受重視。台灣的MRSA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比率名列世界前矛,其來有自。麻醉科就更不用講了,不但冷門,更不受尊重。不少教授級的外科系醫師認為自己懂的麻醉比麻醉醫師懂的還多。麻醉醫師的專業得不到尊重,結果就是國內麻醉死亡率八倍於美國。
去年SARS風暴橫掃台灣,感染科醫師躬逢其盛,一下子鹹魚翻身。大家發現:哇!原來感染科醫師那麼重要!
在犧牲了幾位醫護人員之後,大家得到慘痛教訓:為SARS病患插管是一種高危險的動作。於是在去年五月左右各醫院紛紛指定麻醉醫師來執行這項高危險的工作。台大和台北榮總的麻醉部更大張旗鼓成立「插管大隊」。「在同樣的防護條件下,麻醉醫師為SARS病人插管如果還染上SARS,那麼讓其他人去插管的話一定更危險。」麻醉醫師在接下這項「光榮任務」時如此安慰自己。很僥倖的,去年台灣的麻醉醫師全數全身而退。如果有人因而染上SARS,送忠烈祠又有什麼用呢?至於「抗煞津貼」,就不要再談了。
好,SARS風暴過去了。這兩個冷門科還是那麼重要嗎?
以台灣人健忘的個性,我們沒有理由樂觀。
去年SARS爆發初期,有錢也買不到N95口罩的慘狀,至今歷歷在目,我家裡過期的N95口罩,到現在還是不敢丟。天曉得這個現在「無用」的東西何時又會有「大用」?
▲相關連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