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5.15,聯合報)
(轉載自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1325722.shtml)
(略)
廿八日晚上,輪到值班的R1住院醫師林永祥剛一進急診室,就接到通知要為林許姓婦人插管;林永祥立即通知吳姓醫師與陳姓護士,三人戴上口罩、還來不及穿上手套,就直奔手術室為林許姓婦人插管,由於林許姓婦人無意識的吐口水,還沾了林永祥一臉口水。
(略)
▲插管 麻醉師最熟練
☉鍾雍泰╱台中市(麻醉醫師)
(2003.05.24,中國時報)
(轉載自http://poncelet.math.nthu.edu.tw/usr3/note2/anethetist.htm)
(略)
麻醉醫師屬於醫界的一員,自然不可能置身於這場風暴之外,徵召麻醉醫師進入隔離病房替SARS病人插管已經是各大醫院的共識。我們既要光榮的接受這項任務,更要要求最安全的防護設施。我們發現許多醫院的麻醉科,沒有專人講習,只好上網去學習;加拿大多倫多西柰山醫院的網站就提供了非常好的資料。
▲台北市推動由麻醉科醫師主導插管團隊可減少醫護感染機會
九成五發燒者非可能感染者但通報立即觀察隔離可避免感染
☉臺北市政府新聞處第四科
(2003.5.26,台北市政府新聞稿)
(轉載自http://news.taipei.gov.tw/internet/dnews.asp?id=14386&orgname=%bbO%a5_%a5%ab%acF%a9%b2%b7s%bbD%b3B)
為了保護醫護和病人的健康,台北市推動多項抗SARS措施。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昨(二十六)日在SARS防疫記者會中表示,台北市推動發燒篩檢已有成效,有百分之九十五發燒病人排除為SARS通報病例,此外,台北市有十三家醫院設置發燒篩檢隔離病房,也有十四家醫院由感染科醫師主導成立插管團隊,以有效控制SARS感染。
(略)
除了保護病患,醫護團隊在為病人插管時最易發生感染,需要加強訓練。歐副市長指出,市府已訂定標準作業流程,並與各醫院聯繫,目前台北市有十四家醫院已組成插管團隊,由麻醉科醫師主導,可大幅減低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機會。(下略)
☉陳高揚、郭正典
(2003.5.28,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張珩指醫師要有職業道德
(2003.5.31,中華日報醫藥網)
(轉載自http://www.cdnnews.com.tw/20030601/med/yybj/733480002003053121561500.htm)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剛由醫師職務轉進仕途的台北市衛生局長張珩,昨天表情嚴肅地批評說,醫師穿上白色衣服,就應該要有一些基本訓練及知識,面對需要幫忙的病人,不能說自己不會;許多平常懂得如何插管的醫師,面對SARS忽然間都不會了,變成只有麻醉科醫師才會,而有些醫師,可能連基本的心肺復甦術都不太會做。
(略)
▲一位實習醫師的追憶日記
我實在不願意在20年後回憶起2003年5月的那一場大病時,只能回想出我有得過SARS。
這場SARS帶給我和我的家人不少苦難與收穫,它讓我真正當一個病人,感受其恐懼,痛苦,和無奈,這是任何醫學教育所無法帶給我的......
☉吳思遠(高雄長庚實習醫師)
(2003年7月,康健雜誌56期)
(轉載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content/056/sars_diary.asp、http://www.commonhealth.com.tw/content/056/sars_diary02.asp、http://www.commonhealth.com.tw/content/056/sars_diary03.asp、http://www.commonhealth.com.tw/content/056/sars_diary04.asp、http://www.commonhealth.com.tw/content/056/sars_diary05.asp)
(略)
永祥學長來了,他評估了一下,決定先不插管,想先用Bi-pap(一種強力灌氧的機器),但oxymeter一放上去病人的SaO2一直都只有40-50,看來不插管也不行了,我再次提醒了永祥學長我的疑慮,請他去戴個N95再來(當時永祥學長只戴了個紙口罩),但學長急於搶救也來不及再去戴上N95了。
林婦很壯,我們打了2支sedation的藥物都無法阻止他和我們fight,這使得這次的插管變成了困難插管,永祥學長才try一次,林婦就吐了,而且是大量的vomiting,我被吐了滿褲子,黏黏熱熱糊糊的,心中只覺得有點噁心,倒沒想到危機已經開始了,而我也親眼見到林婦的嘔吐物有一些濺到了永祥學長的下巴,學長又try了一次,仍然因為林婦的fight和vomiting而無法成功插管,於是永祥學長請nurse去call CR王世緯學長來幫忙,這真的是一個很困難的插管,世緯學長試到第3次還是on不進去,於是請nurse去call了曾柏霖學長也來幫忙,但在曾柏霖學長來之前我們終於on上了,真是辛苦呀,我還沒on endo,on了一個多小時才on上的經驗,於是接下來on NG,follow up ABG啦等等都是我們Intern的工作啦,當時真的不曉得吸入了多少飛沫?等忙完後我跑去換褲子時才發現褲子上的原本熱呼呼的菜渣都乾掉成了蔬菜餅啦。
(略)
高雄長庚實習醫師 吳思遠 于2003/06/09
(略)
▲抗煞期間
☉王素玲
(2003年8月,見證月刊)
(轉載自http://www.catholic.org.tw/witness/html3/08/12.htm)
當台北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被迫封院之際,那份緊張及焦慮,忿怒與恐懼,對身為醫護人員又住在醫院宿舍的我們的確感同身受。當我問身為麻醉醫師的外子,我們該做些什麼準備?他建議我,先將年邁的父母托給弟弟家人照顧,家裡準備一些N95口罩、消毒酒精及耳溫槍,以防萬一。沒想到四月三十日當天,口罩還沒買到,就聽說高雄長庚也因一位曾到過仁濟醫院的病患隱匿實情,而發生了院內感染。五月初高雄市面上早已遍尋不著N95或外科用口罩,只好立刻向遠在紐約的女兒求救,看她能否在網路上快速訂購。四天後國際快遞公司送來了今生最奇特的母親節禮物——N95口罩一包。
(略)
▲感染科主任張上淳未簽名一毛錢都沒 麻醉科醫師也罵過河拆橋
(2003.10.27,中華資訊網)
(轉載自http://w3.ttnn.com/cna/news.cfm/031027/101)
(略)負責為SARS病患插管的麻醉科醫師們,平均每次插管僅需半小時,被衛生署認定是「會診醫師」,津貼只有其他醫師的「三折」。錢少事小,專業不受尊重讓他們生氣。「SARS期間,一副非我們不可的樣子。等到論功行賞時,卻又不把我們放在眼裡!」本身是麻醉科醫師的振興醫院醫療業務部主任周毅鵬忍不住大罵衛生署過河拆橋。他說,衛生署愛開漂亮支票,果然現在落得跳票、信譽掃地。台大醫院麻醉科主任孫維仁說,為SARS病人插管時的風險很大,麻醉科醫師還組成插管大隊,專業貢獻良多。沒想到審查津貼時,官方說盡一堆理由,硬是把錢扣下來。他強調,「我們不是計較錢,而是當別人要跟我們計較時,心裡很不爽快!」他說,SARS方興未艾時,許多中南部醫院不管病人是否染煞,若有插管需要,一律推給麻醉科醫師。如今抗煞英雄名人裡,一個麻醉科醫師都沒有,這種被漠視的感覺已引起全體麻醉科醫師的不滿,麻醉科醫學會已決議向衛生署抗議。
▲抗煞津貼╱麻醉醫師:專業不該被漠視 談論功行賞沒意義
(2003.10.27,東森新聞報)
(轉載自http://www.ettoday.com/2003/10/27/11006-1534096.htm)
(略)麻醉科醫學會理事長王志中無奈的說:「我們已經被糟蹋習慣了,需要麻醉醫師時,表現得非我們不可,但事後論功行賞,卻總是漠視我們的付出。」
(略)
▲爭一口氣
☉蘇崑山
(竹秀心傳2004年6月號)
(轉載自http://www.csshow.org.tw/bulletin/9306/p1.htm)
(略)
哇!何時開始重視麻醉了?還不是怕死不敢執行插管?當下不只害怕被派去支援為染煞病患插管之外,麻醉團隊也彌漫著不滿聲音。也有人說我要先〝留職停薪〞或〝離職〞,就像要四分五裂般。〝我們應該聯合起來抗煞,不應該退縮〞,我對單位內人員的喊話。不斷宣誓信心來穩定軍心。(略)
▲morpheus贊曰:
恕站長無禮,不過聯合報的「只戴口罩插管 林永祥被吐一臉口水」報導與其說是新聞,不如說是小說。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其實林永祥醫師也是政府長期忽視麻醉專業的犧牲者。如果麻醉醫師的人數夠,開刀房外面的醫師在氣管內插管中遭遇到困難時可以向麻醉醫師求援,或許會有更好的結果。(...或許換成是麻醉醫師被染上SARS。不過站長可以確定的是:就算當時捐軀的換成是麻醉醫師,衛生署的官僚們照樣會放任麻醉專業自生自滅,社會大眾一樣不會體認到麻醉專業的重要性。)
台北市衛生局長張珩說:「許多平常懂得如何插管的醫師,面對SARS忽然間都不會了,變成只有麻醉科醫師才會...。」沒錯。猶記得某位婦產科醫師在回應麻醉醫師爭取專業權時,自吹自擂說:「誘導麻醉、氣管內插等其實是麻醉的ABC,合格的外科醫生,無人不專精,不宜用來嚇唬一般民眾。」SARS來了,這些自命專精於氣管內插管的醫師怎麼一下子變成「一般民眾」了?ABC怎麼忽然變成XYZ?
SARS疫情剛開始時,各醫院隱瞞疫情,門診照看,刀照開,醫院一樣門庭若市。等到和平、仁濟、高雄長庚醫院的疫情相繼爆發,醫院的開刀數陡降,使麻醉科享受到難得的清閒。氣管內插管本來就是麻醉醫師的專業,只要醫院提供了合乎標準的防護裝備,其實麻醉醫師對於為SARS病人插管也沒什麼好推辭的。(可是醫院提供了合乎標準的防護裝備嗎?有醫院要麻醉科自己買;有某醫院的防護設備是麻醉科DIY的克難式防護裝。)
至於「抗煞津貼」,麻醉醫師也都認了,就當衛生署請全科喝波霸奶茶。不然能怎樣?秀才遇到兵,民與官鬥的結果就是這樣。反正麻醉專業被漠視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習慣了。
「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約伯記1:21)
不過,台灣的麻醉醫師在為SARS病人插管後都能全身而退,除了靠上帝的憐憫、防護裝備與多年的專業訓練,應該歸功於之前在抗SARS戰疫中不幸捐軀的人。
麻醉醫師擔任插管大隊的消息傳開之後,麻醉科要招收住院醫師鐵定是難上加難了。
▲morpheus註:
R1:第一年住院醫師。
▲相關連結:
morpheus說「ABC怎麼忽然變成XYZ?」讓我聯想到「America-born Chinese(美國出生的中國人)變身為City Hunter」。
Posted by: donko | 2004.11.13 at 11:55
最近香港流行禽流感。病人隱瞞病史,在台灣流行SARS時也發生過。
插喉時未按指引戴面罩
救H7N9病人 五醫護需隔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225/19054109
2015.2.25
「本港入冬後第三名H7N9禽流感病人...上周五深夜到瑪麗醫院急症室求診...否認有到過活家禽市場。
「周日凌晨一時許病人病情急轉直下,五名醫護人員在內科病房為他插喉搶救...五人有戴N95口罩、穿保護衣及手套,但沒有戴面罩。病人一至兩小時後轉入深切治療部,向病人家人了解才知他曾到活家禽市場及接觸家禽。...該五名醫護人員包括一名負責插喉的麻醉科醫生、一名手術室助理、一名病房助理及兩名護士...」
Posted by: morpheus | 2015.02.25 at 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