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曉生
(2002.2.18,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出自http://old.ltn.com.tw/2002/new/feb/18/today-o1.htm#o7)
(略)麻醉工作更是外科醫療的輔助者,有無端到麻醉科求診接受麻醉醫療的病患嗎?在外科醫療的演進史中,麻醉醫療早期都是由外科醫師兼任,在外科學教科書中均有麻醉學專章教導外科醫師從事麻醉醫學領域的工作,甚至到後來因專業分工才有麻醉醫學的專業課程產生,目前有接受過良好專業麻醉訓練的外科醫師大有人在,絕非如該文所說的「具麻醉能力的非麻醉科醫師」及使用二、三十年前乙醚麻醉的麻醉機器之不當醫療(略)。
(略)(作者為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外科醫師,百曉生是筆名)
▲回應
☉Jack
(2002.2.25,麻醉論壇)
(轉載自http://ehospital.cch.org.tw/mynuke/modules.php?name=News&file=comments&op=showreply&tid=12&nuke_sid=174&pid=9&mode=&order=&thold=#12)
所謂「手術有大小、麻醉無大小」,是麻衣子取其譬喻,以強調自我論點,固然有其語病,百曉生也大可不必,雞蛋裡挑骨頭,哪壺不開提哪壺,所謂大人有大量嘛,大外科如此與小麻醉斤斤計較,有失風度吧。
其次,〔麻醉工作更是外科醫療的輔助者〕,此大話可就說過頭的,所謂術業有專攻,醫療乃團隊的工作,如此演申下去,所有醫療團隊的人,包含x光科,病理,甚至護理,藥師,營養師,等人都是你大外科的附庸,病人醫好,你一人獨享光耀,卻貶抑團隊中人的努力,想想這不會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吧!
更離譜的是〔目前有接受過良好專業麻醉訓練的外科醫師大有人在〕,不知可否舉例一二,就筆者所知,外科接受麻醉訓練,在其住院醫師訓練日程中,所佔不超過2-4個月,而一位完整的麻醉醫師訓練,扣除他科輪調受訓,最少最少也要兩至三年時間,況且,近幾年次專科越分越細,多數外科系已將麻醉科輪調取消,而百曉生先生任職於中國醫藥學院,隸屬醫學中心,所謂受過良好麻醉訓練云云,倒要請教中國麻醉科對於該院外科住院醫師輪調受訓是否嚴格於自己的住院醫師?? 〔在歐美、日本等國,牙科醫師接受麻醉專科訓練可從事牙科與口腔外科手術的麻醉工作,且有牙科麻醉專科醫學會成立訓練牙科醫師,為何其他接受過麻醉訓練同受醫師法保障的外科體系醫師卻不行呢?〕,麻醉醫學會並非全盤否認他科醫師執行麻醉業務的權力,就好像內科醫師也不會在意外科醫師偶而開一些化痰止咳藥物般,譬如說,多年來,眼科醫師執行球後神經阻斷術,麻醉醫學會並不會去跟眼科醫師爭執,若有如百曉生醫生所言,麻醉醫學會也不會去跟牙科爭執口腔麻醉的權力般,吾人爭取的無非是占麻醉業務3/5的權力,更何況目前吾人只爭取到1/5的權力,若連這1/5的工作權都不願意給麻醉科醫師,又如何期待國內的麻醉人力能有充裕的一天呢?
▲wadadon贊曰:
「目前有接受過良好專業麻醉訓練的外科醫師大有人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之前』有接受過『短期』麻醉訓練的外科醫師大有人在」。至於這些人是不是仍繼續學習最新的麻醉技術與觀念?令人非常懷疑。
百曉生醫師顯然拒絕相信「手術有大小 麻醉無大小」一文中所說的「請用『白美芸』為關鍵詞上網查詢,看『具麻醉能力的非麻醉科醫師」是如何施行麻醉的。』」若懶得去查的話,直接讀本站的「如果父親的遭遇,不再重覆的發生在別人身上,老人家九泉之下,也應該感到欣慰!」就是了。
百曉生醫師提到「二、三十年前乙醚麻醉的麻醉機器」,倒是令我相當好奇。恕我孤陋寡聞,二、三十年前台灣還有人在用乙醚為人麻醉嗎?根據「麻醉在台灣的發展」的說法,用乙醚為人麻醉是四、五十年前的陳年往事了。如果有那位麻醉前輩在二、三十年前仍在用乙醚為人麻醉,麻煩您舉個手、出個聲迴響一下。
百曉生醫師聲稱「全身麻醉限由麻醉專科醫師施行」為「排他性的違法行政」,令人嘖嘖稱奇。健保的「排他性」規定所在多有,健保局有何理由獨厚麻醉醫師?現在是法治時代了,若行政機關真有違法事實,循法律途徑解決或許會比較好。
▲相關連結:
「『之前』有接受過『短期』麻醉訓練的外科醫師大有人在」。
一知半解比無知更可怕。
Posted by: KKK | 2004.09.22 at 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