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卿宏
(1998.7.31,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拜讀奇美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蘇翔、陳貞吟大作「你甘願在睡夢中被『撕票』嗎?」「命掌握在您自己的手上」(自由廣場,七月廿九日),本人提出不同意見並就教於蘇醫師與陳醫師。
(略)(作者謝卿宏為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wadadon贊曰:
「麻醉科醫師的專業能力與工作權,相信全國所有的醫師,甚至人民都是百分之百的肯定與尊重...」。這種邏輯謬誤是為「訴諸大眾(popularity)」(以被廣泛接納為理由服人)。這一篇還看得到「肯定與尊重」,下一次回應可就是群起而攻之了。
「本人認為目前宜加強改善環境,以吸引更多年輕醫師加入麻醉醫師陣容,使得外科醫師手術時能容易請到麻醉醫師全程參與。」這樣講是沒錯,可是要怎麼個改善法?多年前麻醉醫師要求衛生署改善麻醉大環境,每每遭到婦產科醫學會的打壓,請問要如何「改善環境」?用嘴巴?
「在麻醉專科醫師人力不足或無麻醉專科醫師的地方,由外科醫師執行麻醉,使得手術得以進行,以為救命是合理之作法。」沒錯,這是合理的,只不過是權宜作法,不是長久之計。
「大型教學醫院應該允許該院麻醉醫師出診做急救的工作。」前頭還在質疑奇美醫院的麻醉專科醫師不夠,現在又要麻醉醫師出診,這種邏輯謬誤是為「前後矛盾(inconsistency)」。而且有一位實習醫師也說了:「麻醉是一項高危險的工作。除了經驗,更需要眾多監視儀器及急救設備。若沒有這些監視儀器及急救設備,一旦病人發生危險,常只是拉麻醉科醫師下水而已。」
「並非所有的麻醉方法都是麻醉科醫師所專精」,這也沒錯。台灣的麻醉醫師還算有自知之明,謝醫師提到的這些麻醉「剛好」都不是麻醉醫師訴求的。此處的邏輯謬誤是為「不當類比(weak analogy)」(以兩件不相似的事物作類比)。至於子宮頸旁神經叢阻斷術(paracervical block),請參考上述那位實習醫師的看法。
有趣的是,看來不只一個人希望牙科醫師拔牙齒要請麻醉科專科醫師...。請看麻醉醫療高風險 輕率要人命,不再重複。
▲wadadon註:
感謝打字工electra。
▲相關連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