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翔
(1998.6.6,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五歲許姓幼童因治療蛀牙而成為植物人。筆者從事臨床麻醉十多年,發現大多數民眾對麻醉醫師的印象停留在手術室中,但麻醉專科醫師在綜合醫院的業務支援,可以說無所不在。舉例說:高齡老人、年幼兒童或弱智人士如果需要接受侵入性治療如拔牙、放射線治療、放射線造影等,往往因無法與臨床醫師配合而需要麻醉醫師給予適當的鎮定劑或全身麻醉,以便醫療作業得以安全順利的完成。麻醉醫師對麻醉中病患的監控、急救及緊急呼吸道的維護可以說是專家中的專家,麻醉醫師的積極參與臨床醫療作業,可以提供病人無痛及免於恐懼的就醫過程,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我國的醫療水準在亞洲僅次於日本,但民眾對自身就醫權利的認知不夠,健保制度沒有落實麻醉專業權,使得病患不知有接受專業麻醉醫療服務的權利。要如何保障高危險群在接受侵入性治療時的安全,實有仰仗加強醫療專業分工的推動及檢討健保給付制度的公平性。(作者蘇翔為中華民國麻醉安全保障協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麻醉醫學會監事)
▲morpheus註:
「放射線造影」原文為「放射線造形」,應為手民誤植。
▲morpheus註:
感謝打字工electra。
▲相關連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