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中的病人像嬰兒一般
全賴麻醉科醫師和護理人員細心呵護
☉王明鉅(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副救授)
(1997.4.19,聯合報)
開刀房對許多病人與家屬來說,是個又神祕又可怕的地方。
由於無菌與管理上的理由,除了醫護人員之外,一般人或病人的家屬根本進不去,更不知道裡面的人究竟在作什麼。但是自己或者是親人好友,就要在裡面開刀,不知道在裡面受到什麼待遇?一大堆的問題沒有人解答,唯一能作的似乎只有等待。
不光是家屬等得難受,病人自己恐怕在聽到醫師宣布要開刀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緊張了。真到了要開刀的時候,就算是再小的手術,心情一樣會七上八下。如果是大手術,甚至生離死別的那種恐懼都會湧現,只有過來人才能體會那種緊張、害怕又無助的心情。
幸好,這種恐懼的經驗,在麻醉醫師的麻醉處理下,手術之後大概都會忘得一乾二淨。將進行手術的病人,除了少數的例外,都要先由麻醉科醫師來進行全身或區域麻醉之後,才能開始進行手術。麻醉科醫師施行麻醉的過程,是病人在開刀房裡接受的第一個考驗。
在全身麻醉中,必須先使病人進入昏迷的麻醉狀態之後,才能在氣管中放入幫助呼吸的氣管內管,如果插管的過程不順利,病人就會有生命危險。
如果是區域麻碎,不論是腰椎麻醉、硬脊膜外麻醉或者是神經阻斷術,由於都是用藥物注入體內的特殊部位,以阻斷病人手術部位的痛覺,因此施作的技巧就關係到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痛苦與併發症的避免。等到病人進入麻醉狀態之後,手術才能開始進行。
雖然病人所要進行的手術各不相同,但是在麻醉狀態下的病人,是最需要嚴密保護的。除了病人的血壓、心跳、呼吸等生命徵象,都是由麻醉科醫師與護士在分分秒秒的監視與作必要的處理之外,就連病人身體的姿勢、體溫,同樣必須嚴格講究,否則也會產生可怕的後遺症。
各式手術本身的困難度則是開刀醫師面臨的挑戰,癌症手術要能把所有可能的腫瘤部位清除乾淨,開心手術則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心臟該修的修,該補的補,骨科醫師則是換掉造成痛苦的關節,把骨折接合復位。而開刀房裡的護理人員,就在這個開刀的團隊中,協助開刀醫師用最適切的器械、醫材完成手術。
開刀醫師的技巧,關乎病人未來的長期預後;但是處理手術過程所引起的大出血,治療病人可能突發的心肌缺血、氣喘等併發症,關係著病人是否能平安離開手術室的人,是麻醉科醫師。所有的手術步驟結束,讓病人順利的從麻醉昏睡的狀態甦醒,就好像搭乘飛機旅行,抵達目的地之後的降落過程與起飛一樣重要,這也是麻醉科醫師的另一重任。當將病人送出開刀房間,在手術室門外等候多時的家屬,聽到自己親人的名字時,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一定相當美好。
病人由麻醉中甦醒,送出開刀房間之後,必須再讓病人在手術後恢復室中待上一、兩個鐘頭,由麻醉科醫師與護理人員密切監視著,提供病人在手術期間安全的另一重保障。
手術與麻醉後的病人,絕大多數都有些精神委靡,可能有的傷口很痛,有的噁心想吐,甚至有時手術的部位也可能又產生出血等變化,這些種種的不舒服與問題,當然必須再由麻醉科醫師與開刀醫師來處理。
在每一個有手術進行的日子裡,為了順利進行每一項手術,減少病人等待的時間,更為了節省手術室的昂貴成本,所有的手術室工作人員,都必須一個病人接著一個病人、毫不間斷的進行手術。如果是在病人情況並不穩定時,開刀醫師與麻醉醫師更是必須不眠不休、不吃飯、不喝水甚至不上廁所來拯救病人的生命。
每一位將進行手術的病人,都必須在麻醉醫師、開刀醫師與護理人員的整個團隊的密切合作與努力下,才能得到最好的照護。只是這些努力,也都被手術室森嚴的門禁,鎖在不為人知的開刀房裡。
雖然鎂光燈的光芒從來也不曾照耀他們,他們仍然努力;雖然病人幾乎不曾向這些幕後功臣表達感謝,他們一樣奉獻,他們是無名英雄。
▲morpheus註一:
感謝打字工ocrepson。
▲morpheus註二:
本報導為「台南市麻醉品質提昇公聽會會議手冊」內附資料。
Comments